第502章 猫腻?(1/1)
韩凌听见李恪的话之后,李恪都已经这样说了,韩凌要是继续执拗的话,那显然有些不太实际,也有些不太可能。
所以就在众人疑惑的时候,韩凌直接取下自己的佩剑,之后放置在众人的面前。
众人看到韩凌已经取下佩剑,连忙凑上去开始观察起来。
在所有人的注视下,一把黑色剑柄的剑,此刻就放置在所有人的面前,就静静的躺在所有面前的地面上。
众人的目光首先看的位置就是剑柄的位置,在剑柄的位置,一些特殊的符号,就刻印在黑色的剑柄上。
这剑柄使用一些特殊的材质打造的,材质的本身就是黑色,所以显示出的便是黑色。
在这些材质上面,刻印着一些字符,一些他们都看不懂的字符,韩凌一开始想要说的东西,可能也就是这些字符。
韩凌一开始想要表达的情况,应该就是这些自己自己并不认识,他们内心要是有疑惑,也不用问他,因为他自己都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情况。
不过有一点韩凌可以很明确的述说,那就是在剑柄的位置,这些字符是这把剑产生之前就已经有的东西。
这东西,是韩凌自身的情况,也是韩凌之前所有事情的证明,不过似乎只是一个未解之谜。
所有人在看了剑柄之后,又朝着剑刃的位置观察着,在所有人的注视下,剑刃的上面,除了锋利之外。
剑面上面依然也刻画着一些字符,这些字符和剑柄位置的字符一模一样,完全就是相同的情况。
看到眼前的情况,在场的人都是一愣,字符自己也不认识,怎么判断韩凌就是杀人凶手呢。
如果不能判断的话,那这把剑到底又意味着什么呢?在场的人都把疑惑的目光看向了程咬金。
“现在剑也看了,好像除了一些字符之外,并没有发现什么事情,也没有发现什么东西,你是不是搞错了?还是说,你听错了谗言?”
“按照道理来说,你身为一个将军,不应该听从这些谗言的吧?你现在好好的回忆一下,你当时到底听的是什么,现在还有机会反悔。”
茜茜公主首先开口,注视着眼前的程咬金询问着。
程咬金自然也一直在观察剑柄的位置,所有的情况他也看的清清楚楚的,有没有问题他自己的内心自然也是知道一些答案。
“这……我,我不可能听见的只是谗言的,我和他们根本就不认识,他们对我说出这些谗言干什么?我当时只是路过,就是因为不认识,所以我才没有留下什么线索。”
“我要是知道今天发生的事情,那我怎么肯定也收敛一些线索,留作之后使用,不然的话,难道等你们给我要线索,我显得很无辜?”
程咬金面对众人的说辞,连忙把自己内心的想法给解释了一番,说出的每一句话也都是异常的无辜,似乎自己说的就是真的,但是就是没有人相信一般。
之前程咬金说韩凌的剑有问题,现在韩凌手中的剑也已经明了,根本没有什么问题,当然,除了剑上那不被人认识的字符之外。
有些高手,就是喜欢在剑上刻印一些东西,这个事情也是很常见的东西,所以在场的人,直接就排除了这些字符,认为这可能就是韩凌的一种小癖好。
但是李恪可不会这么认为,如果只是韩凌的一些小癖好,那直接说明白就行了,之前为什么会说出那些话。
在所有人还没有看到字符的时候,韩凌就首先表明,那些东西它自己也不知道,所以不要询问他。
如果真的只是他自己刻印上去的东西,那他自己为什么会不知道,这其中难道真的有什么猫腻?
李恪一时间有些无奈,不知道自己现在该怎么解释眼前的情况,也不知道自己现在到底应该做些什么。
如果只是字符的话其实也好说,字符能有什么情况,国家机密,显然有些不可能。毕竟要是真的是邻国机密的话,那肯定不会放置在这么显眼的地方。
如果不是邻国的机密的话,那会是什么,只是一些邻国的符号,这个似乎有些可能,不过这些符号代表的什么,难道只是代表一种信仰,或者代表一种图腾?
李恪面对这个事情,显然有些不理解,抛开符号的问题,接下来就是剑本身的情况,如果程咬金真的说出剑有问题,那这把剑肯定有什么问题。
如果剑没有问题的话,那程咬金也肯定不会说出一个马上就就要被试穿的东西,毕竟剑就在韩凌的身上,大家想看,马上就能看的东西。
所以按照程咬金说的话的话,那这把剑,有问题的位置应该就是在剑的内在中,至于到底在哪里,这个李恪就不知道了。
李恪现在没有权利,在没有任何怀疑的情况下,直接毁掉韩凌手中的这把剑。
这把剑一直跟随着韩凌,也就相当于是韩凌全身的一份子,就这样销毁掉这把剑的话,那不就相当于直接销毁掉韩凌的生命。
销毁这把剑显然有些浮夸,那应该怎么认识到这把剑的蹊跷地方呢,很显然,程咬金只是知道这把剑有问题,但是并不知道,到底是剑的什么位置有问题。
这也就是为难了李恪,因为李恪也不知道应该怎么探寻,怎么了解这把剑的真相。
剑自身的情况李恪也不了解,销毁掉显然不可能,万一要是把证据也销毁掉了,最后李恪也落得一个不是人的下场。
“王爷,现在这个事情应该怎么处理?他们两个说的好像都有些道理,相信谁其实都不好解决,但是我们必须要做出一个定夺啊!”
“现在要是相信韩凌的话,那程咬金就相当于是死罪,但是要是相信程咬金的话,韩凌现在的身份我们就得仔细的斟酌一下了。”
茜茜公主面对眼前的事情,把自己疑惑的目光看向了李恪,想要听李恪给出最后的答案。